7月5日上午,实践团在汤湖镇当地茶农家中,亲身体验并学习了红茶制作工艺,通过与老茶农的交流,不仅对传统制茶技艺有了更深地理解,还为其后续的科研分析与工艺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。
实践团在老茶农指导下揉捻
在当地农户的悉心指导下,实践团成员系统地体验了红茶制作的完整流程。从鲜叶萎凋时的均匀摊放开始,他们见证了茶叶在自然作用下逐渐失去水分、软化的过程;进入揉捻工序,他们亲手操作,感受茶叶在揉捻中细胞破碎与初步塑形的微妙变化;随后,在发酵阶段,他们学习了如何控制温湿度,以促使茶叶发生色泽变化,形成红茶特有的风味;最后,通过干燥工艺,一片片香气扑鼻的红茶成品得以诞生。这一步步的亲身体验,让成员们深刻体会到了传统制茶技艺的精妙与魅力。
实践团对茶芽进行日光萎凋
在实践过程中,实践团与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茶农进行了深入交流。老茶农讲述了今昔制茶的不同:从过去完全依赖人力采摘、揉捻,到如今机械化设备的广泛应用,茶叶的生产效率与品质稳定性得到了显著提升。然而,老茶农也强调,尽管现代技术带来了诸多便利,但传统制茶中对火候、湿度的精准感知与把控,仍是现代技术难以完全替代的精髓。这番对话,让实践团成员深刻认识到传统工艺传承与创新发展的重要性,激发了他们对农业现代化的思考与探索。
实践团与老茶农交流
随后,实践团科研组对茶农作坊制作的红茶茶汤进行了代谢组学分析,具体测定了红茶茶汤的总酚和抗氧化活性物质含量,为红茶工艺的优化与品质的提升提供科学数据支撑。
红茶茶汤测定
此次活动,不仅让实践团的青年学子们深入了解了传统狗牯脑红茶的制茶工艺,更通过专业知识为农业现代化注入了新的动能。未来,实践团将继续发挥桥梁作用,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,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,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。(图/文:刘成伟 李敏 何静 卢俊杰 审核:钟庄子)
责任编辑: admin
视野中国所有文字、图片、视频、音频等资料均来自互联网,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,本站亦不为其版权负责。相关作品的原创性、文中陈述文字以及内容数据庞杂本站无法一一核实,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,请联系我们,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!

焦点新闻
热图要闻
热门排行
